当前位置:尊龙凯时 > 新闻资讯 > 学校资讯 >

学校资讯

【志愿填报】专业、学校、地域哪个更重要?附各高校新增热门专业!-尊龙凯时

来源:辽宁阳光校园订阅号 日期:2022-06-23

      高考后的考生家长并不轻松。毕竟要在全国333个地级市,3012所高等学校,和506个专业中选出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合适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在志愿填报中,专业、地域和学校哪个更重要,今年各高校又新增了哪些专业和学院?


 志愿原则 

      专业、地域和学校哪个更重要,没有标准答案。

      支持城市优先的说:


      外地考生想毕业后进入一线城市,最好的选择就是考入当地的学校。大城市落户越来越难。如果你不是在北京上学,建立圈子,想找工作扎根的难度就会更大。

      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你未来工作机会和收入还是取决于整体就业环境。超一线的普通一本和小城的985,一定选大城市。

      支持学校优先的说:

      大学生待得最多的还是校园,大学的氛围和底蕴才是对大学生最直接的影响。你的老师是院士还是讲师,是本质性的差别。


      况且,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在面试的时候你又凭什么证明自己比那些985的强?

      好像说的都很有道理......放在自己身上,到底应该以哪个为重,哪个为先?

      没有答案的话,可以考虑以下4个方面:


 01 职业优先

      若你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未来就是想从事例如医生、教师、建筑设计师等等职业,那么你的排序应当是:专业学校优于地域考虑。

      举个例子,若你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中学英语老师,那么:

      第一步,找专业。

      找出与这个职业直接对口的专业,并按照相关度进行排名。比如,英语教师的第一对口专业是英语教育,但商务英语、口译、笔译等相关专业也有成为教师的可能。


      第二步,找学校。

      找学校时,可综合两个角度进行排名。

      从分数角度,按照自己的分数找出开设这些专业的可冲、可报、可报的学校范围,并按照专业实力强弱进行排名。

      从学校角度,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很多,类别有师范大学、外国语大学、综合性大学等,按照哪类大学毕业后更容易当上老师进行排序取舍。

      当名牌大学的次对口专业和普通一本的对口专业“撞车”时,建议以学校为先;若分数一般,建议以专业为先。

      第三步,摸清划定学校的位置,以此为基础选择更优城市。


      通过网络和地区考察一下这些校区的周边环境。

      哈佛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在他的名著《城市的胜利》中就谈到:如果想要获得快速的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城市里。

      城市是资源整合,良好的通识教育可以弥补视野的缺陷;而学校的聚集,有时意味着共享资源。


      那种离市区特别远,周围不超过两所学校的,请慎重考虑。

      最后,按照高考志愿表的要求,排列出学校的顺序和每个学校第二、三、四等其他专业的顺序填表即可。


 02 专业优势

      该分类下有两种情况,若你符合其中一种,那么你的排序应当是:专业学校优于地域考虑。

      针对整体分数较优,且有明显的专业特长的考生。

      例如,整体成绩不差,且就是喜欢数学、物理、航天、外语、经济......那么报志愿时就要从这些学科相关的专业出发,再综合学校和地域情况进行筛选和排名。

      针对整体成绩不突出,但有突出学科的考生。

      在志愿选择时一方面是突出自己的学科优势,另一方面是选择技能性强的专业,不要选择入门门槛低的专业。

      换句话说,当你毕业后求职找工作时,靠的就是这专业的一技之长了。
     
 03 学校优先

      此原则最适合那些专业特长不明显,什么专业都好,或什么专业都不突出考生。

      其实,这样的学生是大多数,志愿填报应遵循学校、地域、专业的原则。

      针对成绩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若你各科成绩都不突出,没有最强的,也没有最差的。也没有明显的专业喜好,那就把学校放在首位吧。

      毕竟,社会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经常对毕业院校提出要求,第一学历一辈子也无法改变。

 04 地域优先

      如果你在职业、专业等方面都没有特殊要求,且成绩不足以追求名校,那就以地域为先吧。

      在哪里上大学真的很重要!无论是文化底蕴,经济活力、政治视野、同学人脉、还是就业机会,大学四年绝对会影响你的一生。

      首先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接下来是直辖市、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其次是非省会的中心城市,比如厦门、青岛等;再次是不发达的地区的省会城市及沿海地区的非省会城市;最后才是不发达地区的非省会中心城市。

 新增专业 

      目前,已有清华、复旦、南大等数十所双一流高校招生专业有新增。

 01 清华大学

      成立医学部、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书院。

      日前,清华大学原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实验班”全面升级为“卓越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2022年起招生,目标是将临床医学生培养为“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顶尖医师-科学家”。

      除医学部外,2022年清华还新成立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书院——为先书院,拟招收120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首次启动本科招生,拟招收20人。

 02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2022年新增计算机科学拔尖人才试验班,数学英才试验班首次面向高中生招生。

      经济管理试验班新增管理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务智能、云计算)等专业方向。

      今年设有三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在校内进行选拔,分别是法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

 03 南京大学

      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经济两个本科专业。

      同时将已有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软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延伸至苏州校区。四个专业按照“技术科学试验班”一个大类进行招生,招生规模500人左右。

      今年南京大学本科招生规模将扩大500人,增加至3850人,并将在2023年-2024年持续扩大招生规模。

 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沈元荣誉学院承载了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和教育部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今年新增物理和化学拔尖计划;

      探索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整合中法工程师学院和国际通用工程学院人才培养优势资源,大四保研时分法语模式(法国工程师)和英语模式(中外双硕士);

      医工交叉实验班升级到2.0版,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方向和智能医学工程方向。

 05 武汉大学

      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建造、中国共产党历史、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弘毅学堂ppe试验班)6个专业。

      增加口腔医学、弘毅学堂试验班、计算机类、法学、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等专业招生计划数。

 06 华东师范大学

      新增3个双学士学位的招生培养项目:

      翻译 历史学,人力资源管理 应用心理学,通信工程 教育技术学,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的录取原则和普通类专业一样。

 07 湖南大学

      今年开设7个特色培养实验班,新增7个本科招生专业,分别是数字经济、化学生物学、智能车辆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城市管理、人工智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0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增智慧林业、智慧水利、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本科招生增加200名。

 09 兰州大学

      2022年学校新增资源勘查工程、动物科学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专业。

 10 大连理工大学

      学校新增土木类(智慧基础设施与土木类创新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地班)两个本科专业招生方向。

      法学专业在设立海商法和国际经济法两个方向的基础上,又增设涉外法治方向。海商法方向、国际经济法方向和涉外法治方向人数比例约为6:3:1。


      新增设精细化工和智能建造专业,采取大类招生加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工科、管理学科与信息学科结合,培养符合适应新时代行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

 11 北京交通大学

 
      詹天佑“3 5”本博直升试点班首次高考招生。有以下突出特点:

      1.学院实施书院制、导师制和学分制;

      2.在符合基本成绩要求的情况下,直接获得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资格;

      3.本科阶段主修专业从学校19个优势专业中根据意向任选,在第四学期与博士生导师从2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双向互选博士学科方向。

 12 北京邮电大学

      新增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一起以“通信工程(大类招生)”的名称大类招生;密码科学与技术与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一起以“网络空间安全(大类招生)”的名称大类招生。

      设立未来学院,开设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招生专业名称为电子信息类(元班)和计算机类(元班)。

      新设立玛丽女王海南学院,招生专业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计划安排60人。

 13 北京林业大学

      学校今年新增草坪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与工程、生态学三个本科招生专业。

      生物科学(拔尖班)今年起开始招生,将实施全程导师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机制,构建“3 1 x”的“本博贯通”培养模式,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比例不低于70%。

 14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新增漫画、新媒体艺术 、播音与主持艺术(中朝、中韩双语播音主持方向) 三个专业及方向。

      普通类本科招生专业新增数字出版专业,传播学新增传播学(舆情分析)和传播学(计算传播)两个专业方向。


 1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2年新增两个本科招生专业,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

      金融科技是指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驱动金融创新,持续革新融资、支付、投资等金融业务模式,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

      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计算机软硬件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专业涵盖的领域主要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知识图谱等。

 16 中国政法大学

      今年新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和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法学班。

      法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计划招生60人,本硕贯通培养,本科学习阶段综合考核排名前30名的学生,将获得学校免试攻读研究生推荐资格,通过学校推免生接收选拔后,攻读学校国际法学(涉外法治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法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专业计划招生15人。学生第二学年集中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经考核合格的,将获得学校免试攻读研究生推荐资格,通过学校推免生接收选拔后,攻读学校国际法学(涉外法治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

 17 东华大学

      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供应链管理等专业;

      新增了纺织工程 产品设计、环境工程 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

 18 太原理工大学

      新增智能测控工程、区块链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运动训练、飞行技术等五个招生专业。

 19 上海财经大学

      增设金融学(与统计学双学士学位)、投资学(与信息与计算科学双学士学位)、经济学(与信息与计算科学双学士学位)、数学与应用数学(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4个双学士学位专业,授予学位均为“经济学 理学”两个学士学位。

      另有,南昌大学新增社会学和表演(茶艺方向)两个专业方向;石河子大学新增智慧农业、康复治疗学两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增安全工程、汉语言文学2个本科招生专业。
网站地图